二战日本兵帽子上的布条是干嘛用的?日本兵为什么叫日本鬼子

二战时期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造成了绝大的伤害,而日本兵的形象相信每个中国人也都能一眼辨认,日本兵的帽子是尖尖的,而且帽子的后面都有几块布条,现在看起来十分猥琐的形象,但是日本人这个民族是非常严谨的,他们设计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包括日本军人帽子后面的布条也不是随便设计上去的。

二战日本兵帽子上的布条是干嘛用的?

战斗帽最有特色的就是帽子后面那四片晃来荡去的布片,这种布片正式名称叫“军帽垂布”,简称“帽垂”,中国军民则轻蔑地叫“屁帘”。这是日军随战斗帽配发的制式用品。帽垂的来源一说是仿效法国北非军团的军帽样式,还有一种说法是源自日本古代足轻——即普通步兵的阵笠,也就是作战时戴的斗笠上的遮阳帘或是叫护颈帘。正是由于这两个名字也使帽垂的作用有遮阳和保护颈部两种说法。其实帽垂主要作用是遮阳防晒又透风,还可以防止蚊蝇叮咬,是夏季才使用的,要是看到冬季日军还戴着帽垂就闹笑话了。

二战日本兵帽子上的布条是干嘛用的?日本兵为什么叫日本鬼子

军帽后面晃荡着“屁帘”的日军

是在1899年,日军就给在台湾的部队配发帽垂,因为当时台湾是日军最南端的驻地,需要帽垂来遮阳防暑。此后便陆续开始在日军中推广,在1938年开始配发的九八式军服中,就作为战斗帽的标准附属了。有些人以为帽垂是三片布,其实是由四片布组成的。一般都是采用布料,后期日本各种资源逐渐枯竭,甚至出现用毛巾代替帽垂。

二战日本兵帽子上的布条是干嘛用的?日本兵为什么叫日本鬼子

军帽垂布由四片布片组成

由于日军钢盔的内衬太薄,夏天光着头直接戴很不舒服,战斗帽又软又透气,所有很多士兵都是先戴战斗帽再戴钢盔,这时帽垂不但可以防晒,还可以起到保护颈部皮肤不被钢盔尖锐边缘划伤的作用,一举两得。如此一来,钢盔后面飘着四片“屁帘”的形象,就成了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最熟悉的鬼子兵的标准形象。

日本兵为什么叫日本鬼子:

鬼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里,是人死后的灵魂,俗称鬼魂,据说普遍都很凶恶,面相也都很吓人。民间传说中还有个叫钟馗的,专门负责捉鬼、打鬼、吃鬼和保百姓平安。所以,在汉语里,带有“鬼”字的,普遍都是贬义词。如“鬼话”、“鬼胎”、“烟鬼”、“酒鬼”。所以给我的感觉,凡是被称为“鬼子”的家伙,大都是长相或心肠不像人的坏家伙。

如此看来,老一辈人称日本人为“鬼子”,并非因为日本人相貌可憎,而是跟这一百多年来日本人对中国人做出的恶事,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关。

中国人称日本人“鬼子”,其实最早源自“洋鬼子”。近代中国人最早见到西洋人时,发现他们金发碧眼,深目高鼻,还浑身是毛,严重违反本民族传统审美标准,反而跟传说中描述的“鬼怪”有几分贴合,加以这些人大多不是出于民族友好,而是为了侵略来的,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他们火烧圆明园,还两次把大清国的皇帝赶出北京城,烧杀淫掠,净不干人事儿,搞得全国人民都很没面子,也很愤怒,就给了它们这个名字。

到了甲午战争,原本硬实力可雄霸亚洲的北洋舰队,却生被日本海军搞得全军覆没,逼得清政府又割地,又赔银子,从此一蹶不振。国人痛恨日本人,自然就又发明了“东洋鬼子”、“日本鬼子”,简称“鬼子”。由于当年日本人普遍个子都矮,就又出现了“小日本鬼子”和“小鬼子”等称呼,以示仇恨和蔑视。

“鬼子”一称被广泛应用,应该是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日战时期。那时候,全民同仇敌忾,不但共产党和全国老百姓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就连国民党军队也在唱《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可见“鬼子”一词不但包含了蔑视,还充满了你死我活的民族仇恨。

明朝中期倭寇(日本强盗)曾侵犯中国东南沿海,遭到民族英雄戚继光坚决打击。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品性,几百年前的康熙皇帝早有定论:“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可谓寥寥数语,将这个国家不善的一面说得淋漓尽致。(当然,好的一面也有。)

可见这位皇帝眼光很有穿透力,无怪乎就连当时的“倭子国”自己,都尊其为“上国圣人”,成了他老人家铁杆粉丝。

只可惜,这位皇帝只是看穿了邻居,却忘了思考和指导后人如何应对这个卧榻之侧的家伙,以致于若干年后,他的后人还是败在了对方手下。如今的钓鱼岛争端,貌似又一次验证了康熙皇帝的话,“鬼子”在蛰伏几十年后,又一次蠢蠢欲动,露出自己真面目。屎源太狼和野田政府演双簧,侵占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是中日关系大倒退。


免责声明:文章内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凡本网注明“作者:首发网”的作品均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首发网 » 二战日本兵帽子上的布条是干嘛用的?日本兵为什么叫日本鬼子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