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如今的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缩小,许多城里人甚至都愿意把房子买在农村,同样的钱可以坐拥一座大house。尤其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农村都是精细装修的宽敞楼房。而在70年代,我国农村可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70年代农村的老照片吧。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进城后经常领着客人到一些“农家乐”、“农家院”、“农家铁锅炖”等一些乡村风味的饭店或者小吃部去品尝农家风味的饭菜。所以,令我经常怀念起农村那土墙、火炕、火盆,小园子、随礼、粘豆包、杀年猪……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农村的火炕,是极富聪明才智的创造。因为种植玉米、大豆多,家家都有烧这些秸秆的大锅灶,秸秆就是生火做饭的烧柴,不够的时候到草甸子打点柴草。虽然这些秸秆燃烧的时间比较短,但那时农村也没有人买煤。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到了冬天屋子里冷主要靠火炕取暖。它遵循烟向高处走的规律,“七行锅台八行炕”,锅台进烟孔比炕洞子底面低一层坯高度。经房上烟筒出口,风力一抽,不但炕洞内烟在流动中热量传给了炕面坯,还抽得锅下火着的很旺。做饭时,锅热了,炕也就热了,屋子温度自然就上来了。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冬季家家都有火盆,就是把烧成不冒烟的秸秆放到火盆里。冬天在外面回屋的人,可以用它暖暖手脚。可以用铁缸子温开水,还可“烫酒”、给孩子们烧土豆、鸡蛋等等。家里人干完活围着火盆坐在炕上拉拉家常,其乐融融。有外人来串门,短坐,坐到炕沿边上;长坐,主人会说:“脱了鞋,上炕里,暖和暖和!”坐炕,也就养成了盘腿坐着的习惯。吃饭时,一家人围着炕桌,更是让人留恋家的温暖。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用大锅做饭、炒菜,讲究火候。大锅下面用包米秆子或者豆秸烧火炒菜,锅底热的面积大,火急炒出的菜自然好吃。为了给锅下的火助燃,有的还用风箱,一只手推拉一个拉秆,就可以在火下吹风,再添一把火力。大锅里做上猪肉粉条炖酸菜,锅边上贴上大饼子,是用玉米面加点黄豆面的大饼子,那就是正宗地道的东北传统风味饭菜了!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每家都在房屋前屋后用秫秸(高粱的杆)或者土坯(条件好点的用木板)沿四周围成一人来高的小园子,里面种植一些夏秋常吃的蔬菜和果树。记得我家住在屯子最后一趟街(读作“该”)的最西头。小园子西边就是广阔的田野,所以我们家的小园延伸得特别大。小园里有樱桃树、沙果树、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辣椒、菇娘(娘读niang,三声),靠墙的四周还种上葵花、玉米。小园外面的田野,种些土豆,南瓜,西葫芦……,这些蔬菜足够日常家用,有点自给自足的意味。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从我记事起,农村最热闹的就是谁家娶媳妇。办喜事提前好长时间就开始做准备,日子确定后,商量请客的事。然后,家庭成员和处得好的亲友具体分工。有的挨门挨户去要青菜或者干菜;有的找人口多的家要布票(那个时候布匹按人供应,每人每年14尺布票)有的开始借桌子,租赁餐具;有的开始上门通知亲友;确定选择支事主管(农村称“唠头忙”的),到办正事的前一天,左邻右舍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约而同地前来帮忙。来的人自己拿着需要用的工具,由支事主管按照每人的特长一一分工,然后用一张红纸写好贴在显眼的墙上,一目了然。那个时候粮食定量,每人每年500斤“毛粮”,谁家办喜事的时候,生产队还要额外给100斤高粱米或者100斤小米,50斤大豆。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桌子就是坐四个人的炕桌,专人提前赶着马车挨家去借,两个并在一起坐八个人,左邻右舍家都放桌子,人多的时候几乎放了半条街的农家。那个时候,农村虽然很穷,但乡村文明,坐席时相互谦让,年轻人让年老的先坐,健康的人让残疾人先坐,男同志让妇女带小孩的先坐。鞭炮响后,酒席就算正式开始了,主事的高喉咙大嗓门吆喝,请远客先入席!席上人人脸露喜气,谈笑风生,欢笑声、猜拳声、喜庆的鞭炮声不绝于耳。酒席没有开席时间和散席时间,来客了坐下就吃,来多少人就招待多少人,菜不够了再做。坐席时间也不分先后,今天没招待完明天继续招待,总之要把客人招待好。接亲或者送亲一律是大马车。印象中那个时候的婚礼很简单。大体是就是宣布结婚;放鞭炮;三鞠躬;交换礼物;最后往新娘新郎身上扬洒五谷粮。有的人家还要组织扭秧歌。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除了招待好亲朋外,重要的是招待好新娘的娘家人。娶媳妇那天礼节较多,一切都要礼貌为先,说话办事得温文尔雅,诙谐幽默。特别是主家对送亲的人要特别慎重,了解送亲和新娘的辈分关系,再找一个辈分相同,做事稳重,办事能力强,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坐陪。娘家人把新娘送来,言下之意就是把女子亲手交给你们家了,你们得善待。所以送亲人来后,要行礼节,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随意,更不能惹送亲人生气。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蒸粘豆包,是春节前不可少的一项准备。每年春节前把生产队分到粘谷子、玉米用石头碾子去壳(后期有了碾米机),水侵淘好后,控干碾成面。根据黄米的粘度,参入适量的包米渣子面。和好发酵10小时左右。和好的面包上豆馅,上屉蒸熟就是传统工艺的粘豆包了,还可以做成粘糕、豆面卷子等。那个时候冬天天气寒冷,晚上天黑早,一般白天吃两顿饭,晚饭与第二天早饭时间长,而吃粘食抗饿。冬天的粘食比较好储存,蒸好的粘豆包,一盖帘、一盖帘放仓房里冻上。以后随时想吃,就从外面拿回屋里化开,做饭时,放锅里一热就可以吃了。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杀年猪是我最盼望的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一来解决一年的油水(七十年代早期我们那里每人每年生产队给3斤豆油),二来忙乎一年了,自己家改善一下生活,也请老亲少友、生产队头头们吃一顿。农村的大多数人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小猪就自己留着过年吃了,大一点的杀完再卖一些换钱。养猪饲料以野菜为主,淘米水搭配些糠麸,杀猪前一两个月喂点豆饼或者黄豆。自己家想杀猪必须先完成国家的一户一头猪的派购任务。所以一般的家都养猪,谁家猪圈里养着超过两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猪头猪手留着到过二月二的时候用火燎完烀上。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儿时盼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的、放鞭炮,还有压岁线。年三十午夜的“接神”是最热闹的场景了,在院子里燃起一堆篝火,放上鞭炮,在篝火旁点燃祭祀用的黄纸,同时燃放烟花,迎接财神到自己家。然后回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期间晚辈给长辈磕头,说一些祝福的话,孩子们就可以收到大人的压岁钱。同村的晚辈们也开始各家拜年,或者初一早上开始都会互相拜年。回想起来,儿时过春节真让人留恋!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1981年以前,我们那里没有实行农村改革,劳力归生产队管理。定时出工,挣工分,到年终生产队结算,公布一天工分折合多少钱。赶上好年景,去了上交公粮,也就剩个一家人一年口粮。生活很困难,靠卖点鸡蛋、年终杀猪卖点肉,买点油、盐、酱、醋,维持基本的生活。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虽然现在生活今非昔比了,但是很难找到那个时候的乐趣,即使在那些农家特色饭店吃的比那个年代要好、要全多少倍的农家菜饭,无论如何也吃不出来那个时候的滋味。




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一代人,虽然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硝烟战火,但他们却没有真正的享受过生活。每天天刚亮,全村人即生产队的人都要像部队一样集中排队背语录喊口号,才能去干活; 由于贫困落后,那时的农村还是原始村落,偏避山路远,有些农田耕地达十多二十公里远,村民就这样每天挑着过百斤重的担子,爬山涉水去干这种繁重的农活;吃饭的话,每顿只有三两八的米饭,这对于每天干重体力活的农村人来说,是远远吃不饱的,加上每餐基本上就一个素菜,且猪油放的少的可怜,是难见油光的那种,一年难吃二顿肉,一般过年才有机会吃上肉的,艰苦的农村生活造就那一代农村人瘦骨如柴的魔鬼身材;另外,农村人出外探亲请假是要向大队申请写证明的;读书成绩好是没用的,因为那时升学是靠推荐的,成份好、独生子女永远是优先的;平时说话是不能乱讲的,否则抓去批斗游街是很正常的。。。。

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因为兄弟姐妹众多,绝大多数都是由哥哥姐姐带大的,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疼爱。又因刚刚停止硝烟,我国的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因此这一代人的童年是不幸的,没有快乐,只有饥饿与贫穷,过的是衣不裹体,食不饱肚的生活,绝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毛说人多力量大,有人就有生产力,可以计划经济,没有计划生育的,农村人每天早出晚归,勉强吃饱,生病没钱去医院,靠土办法吃点草药,只有农村老人病重才会用床板抬几十公里外的医院看,若住上十天八天医不见效,老人都会很自觉地叫家人抬回家里等死!

二十年以后,以前那一代农村他们都长大了,也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他们凭着一身的力气,一股子的干劲儿,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从身无分文,白手起家,到衣食无忧,应有尽有。他们是新中国建设的主力,也是单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担负着重担。对上要赡养父母,尊敬长辈,对下要抚养子女,投资教育。对于子女他们更是百般呵护,加倍疼惜。把自己童年不成有过的梦想与关爱,全部加之给了子女。而现如今他们处于子女婚嫁的阶段。此时的婚嫁不同于他们那个年代;讲求的是排场,追求的是浪漫,比拼的是金钱,还要有楼房,屋内装修,家电齐全,一切都是钞票堆积而成的。钱从何来?都是他们这代人紧衣缩食,任劳苦干,积攒下来的。一场婚礼下来,他们已是所剩无几,甚至是全部积蓄。虽然已是年过半百,但他们还要继续劳作,因为他们要积攒后半生的养老钱。所以说:他们一直奔碌不曾享受过生活。

据说发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偏僻农村的故事,那里有种风俗:男孩要结婚,必须要付给女方十万的彩礼钱;还要有新房一座;田地十顷;家用电器。这样算下来,是老两口的全部家当,以及半生心血。不同意?那就等着儿子打光棍吧!为了儿子的幸福只得认,而且是家家如此,更有攀比之风。反之,年轻人只要一结婚,便腰包鼓鼓,穿金戴银,屋明几靓,暖意融融,而且不会对父母有一点歉意,觉得这是父母们“应该做的”。 这对老夫妻,偏偏育有两子,老大结婚后已是所剩无几,等到老二结婚更是债台高筑。他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幼年时的生活,吃的是咸菜,没有一点油腥;穿的是破衣,连一双完好的袜子都没有;宽敞亮丽的房子他们没住过一天,为了避寒,老两口在院子内打起了窝棚。09年的冬天特别的冷,寒风瑟瑟,住窝棚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一日,老汉看到大儿子屋内热气腾腾,便想到屋内取暖时,看见儿媳妇蒸的包子,便拿起个吃了起来。这是被儿媳妇看见了,对公公说了一句话,让老汉感觉到比冬天的冰雪还要寒冷的滋味——“这包子是你吃的吗?这是给我儿子吃的。”只有了解老一辈的过去,才能了解老一辈受过的苦,更何况,尊重和孝顺长辈,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免责声明:文章内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凡本网注明“作者:首发网”的作品均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首发网 » 70年代农村老照片图片,70年代的农村真实生活怎样?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