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拉翅旗头是慈禧发明的吗?旗头是怎么固定在头上的

《甄嬛传》等后宫剧在近几年火爆荧屏,后宫剧中的服饰,发型引起了人们的一阵热议,古代人穿衣打扮是不是太繁琐了?服装一层又一层,发型奇形怪状,而且非常复杂。很多网友好奇,真正的古代人是这样的吗?旗头这种发型是由慈禧发明的吗?看起来如此沉重的旗头是怎么样固定在头上的呢?今天小编来带大家见识一下。

大拉翅旗头是慈禧发明的吗?

精确说,是慈禧改进的,拉翅,又称旗头,是满族入关后发展出来的发饰。

大拉翅旗头是慈禧发明的吗?旗头是怎么固定在头上的

由于在满汉文化逐渐融合的基础上,满族女子发式被汉族女子所模仿;汉族女子发式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满族女子所模仿,由此而形成满、汉族女子发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变风格,极大的丰富了满族妇女的头饰艺术。其中主要的几种发式有“软翅头”、“两把头”、“一字头”、“架子头”、“大拉翅”、“燕尾”、“高粱头”等等,其间名称不同,形式稍异。

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旗头。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大拉翅旗头是慈禧发明的吗?旗头是怎么固定在头上的

到清代晚期,清宫后妃又风行头套式的“大拉翅”发型。这种“大拉翅”是慈禧自己改进的,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可谓两全其美。《清宫词》曰:“凤髻盘出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城中何止高于尺,叉子平分燕尾底。”大拉翅取代了用发架梳的两把头,与慈禧在清宫中的地位有关。慈禧以秀女选入清宫,由贵人、嫔、妃晋封为皇贵妃。在咸丰帝病逝承德后,慈禧唯一的儿子戴淳继承皇位。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并开始垂帘听政,操纵清代政治大权达半个世纪。慈禧名为皇太后,实为一代女皇,她所处地位与清代的皇太后、皇后都不同。加之她奢侈无度、生活靡费。衣食住行都要符合她追求“美”的标准。

大拉翅旗头是慈禧发明的吗?旗头是怎么固定在头上的

由此可见,慈禧改进“大拉翅”式的发套,正是她权欲、地位的真实写照。

旗头是怎么固定在头上的

满族妇女不仅很讲究发式,也很注意头饰。在众多头饰中,大扁方头饰最为普遍。这是一根长约30厘米,宽约2、3厘米的银簪子,横于发髻之中。在清朝满族妇女的上层中,不仅要带旗头(一种用青绒、青缎做成的扇形头冠),而且要插上各种各样的银饰,如花针、压鬓针、大、小耳挖子等。满族妇女的耳环也与众不同,他们在耳朵上要扎三个耳眼,戴三只耳环,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大拉翅旗头是慈禧发明的吗?旗头是怎么固定在头上的

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横插于发髻之上的类似发冠一样的扁方长三十二至三十三点五厘米,宽四厘米左右,厚零点二至零点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另一端似卷轴。如一变相横簪,无论是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类似古代男子束发时用的长簪,也许扁方就是由此而演变过来的。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清代晚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旗头。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大拉翅旗头是慈禧发明的吗?旗头是怎么固定在头上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凡本网注明“作者:首发网”的作品均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首发网 » 大拉翅旗头是慈禧发明的吗?旗头是怎么固定在头上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