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芳香疗法?芳香疗法,就是利用芳香植物的纯净精油来辅助医疗工作的另类疗法。说详细点就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的各种芳香植物的不同部位中提炼出有不同气味和颜色的精油,如桉树的叶、玫瑰的花、佛手柑的果皮等。芳香疗法又是广义的“芳香SPA”,就是将植物芳香精油运用“香熏”、“按摩”和“沐浴”等的方法,从而对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进行调整。芳香疗法从现代行业类属上考量,总体上属于“保健”的范畴。但由于芳疗的物质产品以“精油”为基础,而精油又萃取于多种具有“草药”性能的植物,其作用于人体,又具有杀菌、消炎、调节内分泌、改善机体代谢水平与免疫能力等作用,同时还有局部理疗、治疗的作用,因此,在西方有些国度,将芳疗列入了常规“医疗”类行列。但在阶段的中国,我们只能赋予芳疗以“养生”、“保健”或“自然疗治”的定位;芳疗师的职业定位,也只能是“芳香保健”系列,而非“医师”系列;芳疗宗旨与功能的设定,也只能局限于“调理身心、养生保健”的范围,而不可涉及“医治”、“治疗”的宣传与实践。至于将来,东方的芳香疗法,能否象西方一些国家列入“医疗”的范畴,我们拭目以待。
芳香疗法是运用芳香植物蒸馏萃取出的精油,以获得身、心、灵之整合性疗效,是一种辅助疗法。精油含酮、酯等化学成份,这些成分决定它的治疗特性,可透过直接吸入、沐浴、按摩等方式来使用,改善焦虑、疼痛、疲倦及伤口愈合等情形。精油如同药物一般,主要通过吸嗅影响脑的边缘系统和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也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建议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使用。许多研究提供精油疗效的证据,然而除了方法学上的争议外,仍有安全性及疗效上的争议,例如:精油与药物的交互作用、副作用及禁忌症等,有待研究加以探讨确认,以提供精油使用的科学基础,并提高将芳香疗法正确使用於健康照护的可能性。
数千年前,人们引用天然植物达到保健、治病、增进性趣的功效,历经时代的淬鍊改良,演变成今天所谓的芳香疗法,其中最主要的成份,即是自花朵、树叶、果实、枝干等部分萃取而来,因具有镇静、杀菌、收敛的特性,长久以来即被广泛运用在沐浴、护肤、按摩的美容文化中,甚至到今日,由于现代人承受种种来自环境、情绪、身体、精神的各种压力,导致文明病的产生,专家研究发现,采用植物源做为日常保健,可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改善人们的压力及促进健康,拥有如此多的功效,难怪会掀起世界各地的另一股流行风潮。萃取出的精油,以获得身、心、灵之整合性疗效。精油是从植物根、茎、叶、花、种子、果皮中萃取而出,蒸馏法提取是最为常用的方法。由于芳香分子非常细微,很容易自皮肤渗透入血液、组织及分泌系统,所以有惊人且迅速的疗效,更因为若干精油的微粒分子作用类似荷尔蒙,与人体自身的荷尔蒙交相作用后,直接影响调理身心的反应,运用天然植物精华,透过皮肤、经络到神经系统、荷尔蒙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帮助人体身心纾解、调理新陈代谢,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心理愉悦的功能。精油含有100多种以上的成份,精油化学组成决定它的治疗特性。
精油中的化学成分或分子经鼻子吸入到嗅蕾,或从神经刺激传达至脑的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中的杏仁体处理情绪反应,海马回则可以恢复记忆,在香味传递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当吸入香味时,嗅觉经立即传递到边缘系统启动记忆,所闻到的味道和情绪反应结合,进而表现在行为上,而呈现高兴、生气、放松或是焦虑的行为。而当香味传递到大脑皮质的下视丘时,则会影响到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国内著名心理咨询及压力管理专家郝滨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介绍说:“科学证明恰当的使用精油可以达到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建立乐观积极心态的作用。”
许多研究提供精油对改善性情绪状态的证据。Burnett、Solterbeck及Strapp(2004)报告薰衣草及迷迭香精油能减轻健康成人的焦虑。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薰方草及迷迭香精油对情绪改善的效用。使用薰方草精油泡脚也能改善癌症末期病人的疲倦(Koharaetal.,2004)。Wilkinson(1995)对接受缓和照顾的病人使用罗马洋甘菊(Romanchamomile),发现实验组病人的生活品质和焦虑状态明显比控制组病人改善。
古代的芳香疗法,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又渐渐被人遗忘。到了公元20世纪,由大量使用合成的化学药品出现了不少副作用,加上“一切回归大自然”的呼声不断,人们重新评价天然物质的医疗作用,“芳香疗法”又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中。
1928年法国医生加特斯特首次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芳香疗法。而在此之前的19世纪末,德国就已经开始把“森林浴”的效果应用到医疗领域上来。当时有人利用森林中天然的温泉泉水、郁郁葱葱的林木、鸟语花香开辟自然医疗区,对患者进行“安详的治疗”。本世纪60年代初,法国政府在进行肺结核病普查时,发现蔻蒂(Coty)香水厂的女工们没有一个患有肺病。这个现象促使人们对各种香料、特别是天然精油的杀菌抑菌作用重视起来并深入加以研究。已经证实的有:精油中的苯甲醇可以杀灭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苯乙醇和异丙醇的杀菌力都大于酒精;龙脑和8-羟基喹啉可以共灭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结核杆菌;鱼腥草、金银花、大蒜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花杜鹃、满山红、百里香等芳香植物的挥发油有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一些芳香植物具有抗癌作用。例如香叶天竺葵油对抑制肿瘤尤其是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疗效。
塔吉克共和国有一个疾病防治所,专门对病人采取芳香疗法:在环境如画的森林公园中,让病人舒适地坐在安乐椅上,一面聆听悦耳悠扬的音乐,一面嗅闻各种芳香植物溢出的阵阵幽香,使病人沉静轻松,处于无忧无虑的状态,以调节人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
日本长谷川直义介绍过用以治疗心身症的嗅香疗法,利用麝香的嗅香疗法可达到治疗眩晕症的目的,而桧树对平衡失调症有疗效。
大茴香油、春黄菊油、桉树油、云杉籽油等可治疗咳嗽、支气管炎等症;薰衣草香气具有镇静药类的镇镇静效果;茉莉、康乃馨、桂花的香气能够净化空气,抑制结核菌,使用丁香和檀香也可辅助治疗结核病;薄荷和紫苏的香气能抑制感冒,减轻鼻塞、流鼻涕;欧薄荷油、蔷薇油、桉树油、薄荷醇等可治疗口臭;棕榈油、洒花油、蔷薇油等可用以按摩、淋浴、或制成药枕等方法可治疗神经系统病。
在医院里,也有采用“闻香法”给病人治病,具体做法是:屋内备几种用于闻香治疗的特定芳香剂,然后由5-8名心身病患者与一名医生、一名护士组成的治疗组围桌而坐。护士先给每个患者分发一张记录纸,医生再从箱子里取出芳香剂,给患者闻香。芳香剂按一定的顺序循环,最后归集到护士手中。患者仔细地闻辨之后,把香气的名称记在纸上,然后由医生评分,成绩优秀的则给予鼓励。用这种方法,一般每种芳香剂一星期使用2次,各种芳香剂可使用12次为一个疗程。目前日本已有15各不同的芳香剂可用于闻香治疗。对于年老行走不便、卧床不起的心身病患者,可采用置香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给患者4种芳香剂,让他们置放于常用桌子的抽屉里、皮夹里、枕头下和揣系在怀里,每次置放3个月以上。病人经常闻到有益的香气就可早日恢复健康。
古人用芳香疗法来医治疾病,绝大多数是采用熏蒸法,特别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宗教徒们礼拜,常常燃点艾叶、菖蒲、乳香、沉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驱逐秽气、杀虫灭菌,对一些病人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埃及艳后克里佩脱拉睡觉用的枕头里装满玫瑰花瓣,据说这能使她躺下后很快进入梦乡。所罗门国王让侍者在他睡觉的床上铺洒香料,像没药、芦荟、肉桂等,这些香料的气味使精神松弛、舒畅。
古希腊和罗马人也早就知道使用一些新鲜或干燥的芳香植物可以令人镇静、止痛或精神兴奋。古代的芳香疗法常常用于治疗一些严重性的疾病、传染病、慢性病。但中世纪则是人们使用芳香植物和香料从瘟疫中拯救了人类的时代。当时人们把乳香、素馨、薰衣草、肉豆蔻、苦艾、没药、沉香、月桂、迷迭香、紫苏鼠尾草、玫瑰花、接骨木等香料加到篝火中燃熏,有效地阻止了瘟疫的蔓延。
公元17世纪时,英国流行瘟疫黑死病——鼠疫,英国有一个小镇伯克勒斯伯是当时的薰衣草贸易中心,由于小镇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薰衣草的芳香,所以,该镇当时竟奇迹般地避免了黑死病的传染和流行。我国很早就懂得焚烧艾叶、菖蒲等来驱疫避秽,每年端午节熏燃各种香料植物以杀灭越冬后的各种害虫以减少夏季的疾病一直流会至今。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重大的宫廷活动中也要焚香以清新空气、消毒环境。富贵人家在重大活动前要沐浴更衣、焚香,这些都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国时期的各医华陀就用麝香、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病人的居处,可以治疗肺痨(肺结核)、吐泻等症。康复大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以兰除其陈气”。他还用桃花使病人“神日冒,气血日和”。我国古代人喜欢在寺庙中养病,这不是迷信可得菩萨的保佑,其实因寺庙中植树种花甚多,如晋代永乐寺和永福寺辟地植林40亩,命名“桃花庵”就是利用香花为人治病。
以上便是对芳香疗法的简单介绍及古代人是如何运用芳香疗法的,其实它也属于一个中药的范畴,应该是很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