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成绩,不是老师逼出来的,更不是家长吼出来的,只要把学习和玩很好的结合起来,好成绩是必然的。那么前提是你得会玩儿,要了解什么年龄段配合学习应该玩什么。下面一起看看该不该让孩子超前学习?超前学习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
一、违背学习规律
先来看看所谓的“学习规律”是怎么形成的?以教育部颁布的教育大纲为例,这种规律是教育专家通过观察一部分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特点,为了达到群体教育效果最优目的,取样本的平均水平而编制的一套包含知识点,难度、讲授时长等因素的标准。
也就是说,第一,这种规律依据的样本只是一部分孩子,注意,它的数量可能很庞大,但这里面没有包括你的孩子。第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群体教育效果最优,不是每个孩子都效果最大化。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和这种规律不一样,这没有任何问题。无论呈现的是比规律高或是比规律低的情况,她都是一个独立的样本,正好验证了学习是很个性化的这一规律。如果是真的学懂了的那种超前学习,那关这种“别人“的规律什么事。
二、超前学习效率不高
这是衡量能否超前学习的核心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当前正常进度的学习是否扎实,高效。即当前是否节省出了足够的时间可用来进行超前学习(大量挤占孩子正常休息,玩耍时间用来超前学习的非常不可取)。
二是超前学习的知识在学的时侯是否非常吃力,耗时太多。举个例子,一年级提前学会多位数乘法需要20十分钟,而正常二年级孩子学的时候只需要10分钟,那么这种超前就是无效的,因为孩子的总时间被浪费了10分钟。
三是超前所学知识的效果能否持续。还用上面的例子,如果一年级用10分钟学会了多位数乘法,用时和二年级学一样,但是一年级学的一个月就忘记了,而二年级学的因为跟着持续的配套练习和后续知识点衔接,所以一直没有忘记,那么这种超前学习也是无效的,虽然用时和正常学习一样,但效果没有了,那孩子的10分钟还是被浪费了。
我的孩子我是给她进行了大量的超前学习的,5岁这一年中,我用多半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数学大部分知识点的学习,但是在做之前我都按照上述三条进行了评估,有些知识点不合以上原则我在尝试后就果断放弃了。所以她是在基础扎实,每天保证户外活动时间的情况下,超前学习了一些知识点,能够做到凡是学过的都学懂了(我进行了较为连贯的知识衔接,循环了几轮,精做了一定规模的习题,算是测试了效果)。大家如果对我用的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话,记得点赞收藏,我会专门写,这里不再赘述。
所以家长记得对照上面三条原则进行检验,可不可行,一看便知。
三、提前学了到时候会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讲
关于这一点目前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一派是没有开始过超前学习的家长担心学过的知识点再学时会失去兴趣,到时上课就不认真听讲了;另一派是已经学过的牛娃家长用实际经验告诉你好孩子就是好孩子,即使学过了上课一样会听的津津有味。
我的观点介于中间,我带孩子进行了大量的超前学习,她9月才进入小学,所以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能像那些牛娃妈说的那样上课能一样有兴趣,但是我深知上课专注的重要性,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想象了上课都是旧知识的那种乏味感受。所以我在孩子的提前学习中,特别注意了以下一点。
那就是我没有选择小学课本作为超前学习的教材,也没有采用老师的方法进行教授,我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家长,从另一个角度带着她学习,这中间我思考了很多特别的方法,以达到时间短练习少记得牢的效果(大家有兴趣我也可以专门写)。我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期望她在上课时,能够兴致勃勃的听完老师的讲课,然后恍然大悟说一句,哦,这原来就是妈妈教我的XXX呀!那种倾听过,思考过的感悟,是最难能可贵的。
最糟糕的就是那种找退休小学老师讲课,号称非常专业的学前班,按照小学老师的方法提前把一年级的知识点讲一遍,孩子上了一年级把前一年的经历再重复一遍,这时还让孩子保持很足的兴趣真的有点反人性了。
以上就是我对孩子是否应该进行超前学习的看法,汇成一句话就是:超前学习有门槛,如果方法不对很费娃,要想不费娃那就只能费妈喽。